电磁炒药线设备上,电磁线圈是引起磁场的核心部件,其主要参数直接关系加温实际效果,而“炒糊”难题往往与加温不匀、功率控制不当或套锅挑选相关。以下属于电磁炒药线炒糊问题主要参数详细描述和分析:
1.匝数与孔径
线圈匝数:匝数越多,电磁场强度越高,但太高的线圈匝数可能造成电磁场过于集中,局部过热引起炒糊。
孔径:电磁线圈孔径需要与套锅底端配对。若孔径太小,电磁场覆盖面积不够,套锅边沿遇热弱,核心超温;若孔径太大,电磁场分散化,总体传热效率减少。
优化措施:依据套锅规格挑选电磁线圈孔径,保证电磁场匀称遮盖火锅锅底。比如,2200W之上电磁灶一般采用200mm之上两层五环复合型金属材料电磁线圈,来扩大发烫总面积。
2.电磁线圈材质与电阻器
材料:铜质线圈匝数低于铝质,能量损耗变低,更有效率。铝质电磁线圈可能会因电阻器比较大造成发烫不均匀。
电阻器:线圈匝数危害平均功率。电阻器过高时,具体加热功率小于额定值,需长期加温,容易引发局部过热。
优化措施:首先选择铜质电磁线圈,以确保电阻器符合设计要求(如±5%容时容差)。
3.电磁线圈质量原因(Q值)
界定:Q值表明电磁线圈电感与电阻器的比值,Q值越高,能量损耗越低,效率越高。
危害:低Q值电磁线圈可能造成能量损耗转化成发热量,间接性引起套锅超温。
优化措施:挑选Q值相对较高的电磁线圈,降低能量损耗。
4.实际功率
难题:输出功率过大时,发热量集中化,容易引发局部过热;输出功率太小,升温时间增加,可能造成食物水份过多挥发而黏锅。
优化措施:挑选输出功率可调的电磁灶(如100W~2200W),并依据食物特点调节输出功率。比如,翻炒易糊食物时,选用中小功率不断加温。
5.加热方法
间断性加温:小功率时,电磁灶很有可能选用间断性加温,造成温度变化,容易引发黏锅。
不断加温:首先选择不断加热电磁灶,保障环境温度平稳。
优化措施:选择具有不断加热功能的电磁灶,或者通过PWM数据信号pwm占空比调整完成输出功率稳定输出。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